电影1942观后感(优秀7篇)

一部《19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珍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

1942观后感优秀8篇推荐度: 1942观后感300字8篇推荐度: 电影《1942》观后感范文【优秀10篇】推荐度: 1942电影观后感(优秀5篇)推荐度: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300字优秀3篇推荐度: 热点范文

一部《1942》,一场民族灾难,刻骨铭心。70年前,300万同胞罹难,惨绝人寰。翻开历史,翔实珍贵的资料刺痛着人们的神经。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1942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以下是一米范文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7篇1942观后感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1942观后感 篇一

一九四二年,河南,旱灾,蝗灾,三百万人饿死。“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冯小刚的电影保留了刘震云小说里的这句话,在风云突变的大时代,个人的悲惨只是你个人的大事,蒋委员长心里则另有其他,日寇步步紧逼,陕北盘踞着逐渐坐大的敌对武装,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场,战后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地位……与这些大事相比,河南的灾情未免来得不是时候。其实蒋委员长并非不信,只是不愿相信。如同王小波笔下花剌子模的君王,他拒绝听到关于河南任何坏消息,“灾是有的,但没那么严重。”直到看到《时代》记者拍到狗吃人尸的照片,蒋委员长才不得不承认灾难的存在,才开始杯水车薪的救援。

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奔走多时。在大灾面前,无论贫穷或富裕都无法幸免。电影里灾民这条线,主要是张国立饰演的财主和冯远征饰演的佃户逃荒的旅途。财富在这个时候毫无帮助,储存了那么多粮食架不住饥饿土匪的吃大户,逃荒路上经不起撤退士兵的哄抢,只能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一死于不同的非命,儿子在家被土匪戳死、儿媳生完孩子饿死、老婆悄无声息地饿死、小孩子最后被自己闷死,贫穷的呢,一样,病死饿死打死炸死,反正是各种死,让人想起了余华的《活着》,几百万人为了活命,往西边不停奔走,其实那边又能有什么呢,但无论如何,走下去,似乎就有活着的希望。

电影把灾民和官员、灾区和城市分两条线来叙述,不时互相穿插,两条线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某种程度来说,电影叙事不停地被中断,但这也形成了另一种强烈的对比,灾区的县长仍能用一桌好菜招待主席,陪都重庆歌照唱舞照跳夜夜笙歌,饥饿只是饥饿着的人自己的事。如同窝在影院舒服的椅子里看电影的观众,我们感叹剧中人悲惨,但这种同情显得廉价近乎虚伪,我们看到微博上层出不穷的惨剧,悲愤,转发,但也许下一条我们会转发一条笑话。并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对,只是总觉得哪里有些问题。电影里那些各色官员并不是脸谱化贪官污吏,省主席也会为了河南灾情四处奔走,但他们不是灾民,他们会流泪,会祈祷,可永远没有办法做到感同身受,倒是那位时代周刊的记者走得更远,更近。蒋委员长说得好,他怀念北伐时期的自己,一呼百应,毫无顾虑,能够真正与百姓站在一起,现在,已经不能那么单纯了。这话,对于远在陕北的敌对军而言,何尝不是一种预言。

1942电影的观后感 篇二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去看了看家里粮食是否长了虫。

我知道这是因为《一九四二》。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散场时,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说“太惨了”,他们在影院灯光启亮的瞬间,只能简单说出内心真实感受。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

1942观后感 篇三

你观看过《1942》这部影片了吗?《1942》是一部历史剧作,今天看了《1942》这部影片,内心无比震撼,有太多的感触,影片讲述了战争和天灾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百姓们背井离乡的痛苦与无奈。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民以食为天,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1942》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在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为了什么活?天灾是所有人的灾难,不管财主还是穷人,都得遭罪。这种时候,人性的弱点便毫无遮拦,一览无遗。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

关于电影一九四二观影感700字<二> 篇四

坐在学校七楼的电影院中,我观看了由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那是一个灰色的年代,战争、饥荒成了河南人民的所有。穷人,妻离子散,财主,家破人亡。活下来,活下来,是人们走在逃荒路上的唯一。

马车走呀走,人们在路上不停地向前走,陕西,那个带来希望的地方,向难民们招手。亲人一个个死去,人们还在走,活下来,这是他们口中的呢喃吗?儿子在家被人杀,儿媳在路上饿死,老伴也没了,故事的主人公终于在黎明的光明初现时到了那个叫做希望的地方。但光明中容纳不了黑暗,老财主在光明前失去了最后一个亲人,他笑了,活着便已死去,生还有何意义?不明事理的人们还在走,走向那遥不可及的光明。

死去或许在1942年中是一件幸福的事,那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宋美龄访美,邱吉尔感冒……而数以万计的人民死去只是一件小事。笑着死去,去了那不再饥饿的天国;笑着死去,静静在逃荒的路边,不再奔波劳累;笑着死去,多么美好的事情。活着的人哭泣,死了的人笑眯眯。

传教士在老教父的面前问:“为什么主不赶走魔鬼呢?教父无声。信仰,信仰天上的主,相信我们能活着走下去。阿门!为何他们都将死去?阿门,你在哪里?饥荒片地,血流成河,主在天看着,笑着,因为人世间本就是一场游戏,适者生存,主使劲转着罗盘,将人世的赌局浸满在黑烟的笼罩下。

栓柱的风车还在转,而拿着风车的人却一个个死去。一个长工,新婚第二天卖了妻子,在火车上没了儿女,而老婆换来的二升小米都一同跟着火车奔向远方。他追呀追,他追不上火车,就像追不上变化一样,雪地中的脚印又消失了,有谁还记得这样一个老工呢?活着活着,身边的人都没有了,人呢,人呢?夜很黑,人都不见了。孤单地坐着,夜还很长。在大雪纷飞时,他们的背影洒在大地上,他们依然在走。

1942观后感 篇五

今天怀着一种莫名的心情观看了电影《1942》,影片朔造了最底层的百姓的实际生活,血腥的场景,人命的低贱,统治者的无情……最后的结局也让我有着无法言说的压抑和心痛。

1942年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大旱而且蝗灾,又逢大批日寇入侵中原,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人们纷纷背井离乡逃离河南,3000多万人,历时106天,行程1012公里,开始了一次惨烈浩荡的逃荒之旅。在这场天灾人祸下,共有300多万无辜百姓相继饿死。天灾也许还可以用“逃离”来解决,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是避无可避。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但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撑着整个西北的队伍。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这真是让人义愤填膺!

饥饿离人们的距离开始变得那么的接近,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狗吃人的寒心场面。孩子需要养活、生病在床的母亲需要买药,人们含着泪水卖掉自己的孩子、曾经一起患难的妻子,换来的只有3升小米。3升小米,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值钱,但当生存遇到威胁的时候,它又是那么的值钱,人们无奈的只有用亲人去换取救命的小米。

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禁心中感慨,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灾难才能最终避免。

电影一九四二观后感范文字 篇六

逃灾路上,他的老母亲在一次日本飞机残忍的轰炸中炸死,他的儿媳妇在五天没吃饭的状况下产下孩子,结果在极度虚弱中死去,老范之后不得不把宝贝女儿都卖了,换来五升小米。天地间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了吧!老范带着栓柱,抱着刚出生的婴儿,登上了去陕西的火车。火车上人挤人,栓柱的两个孩子夜里被挤下了火车,悲痛不已的栓柱跳下了车去寻找孩子。火车到陕西关口却被不顾救灾没有良心的军队拦下,赶了回去。老范这才发现婴儿已被自我悟在怀里捂死了。。。。。。漫漫逃荒路上,老范的亲人走得一个不剩,悲哀欲绝、万念俱灰的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往回走,说是死也要死得离家近点,路上他认一个小女孩作孙女,在荒凉的雪山中,二人摇摇晃晃地走着,在这样一幅悲凉的画面中,电影落下了帷幕。

1942观后感 篇七

虽然我只有13岁,但是也好歹看过一些大片。什么《阿凡达》《大魔术师》《马达加斯加3》《1942》《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新少林寺》《疯狂的赛车》……以前,我最追捧的就是喜剧搞笑片。我认为能让人笑得合不拢嘴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值得看的电影。可现在看来,它真的没多大的意义,没多大的价值,最多花钱笑上一笑而已。

当我观看完影片《1942》时,却狠狠地在心里扇了自己两个巴掌:这真是太肤浅了,搞笑片对于我个人来说绝对没有任何价值,我敢说《1942》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教育意义是那些庸俗的搞笑片永远无法比拟的。

这是一篇对我自己来说不得不写的文章,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它的意义,我想冯小刚导演说的很对,《1942》比其他任何带有商业元素的影片更让人有感触有震感。我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这样的影片,而不是只是“一笑而过,没留下任何感想,思考价值”所以,我在这里呼吁,让大家坐进电影院里好好看一看《1942》,享受它带给我们的心酸,跟着剧情的推进一起感受历史的进程。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

1942,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被遗忘或从不了解的年代,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段意义非凡的过去。

那天,我有幸在电影院里全面的了解了有关于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

老东家是河南的一个富有的地主。那年正巧碰上了饥荒,日本人也正在一步步的蚕食我国国土。所以,那天,后山的土匪们包围了老东家的大门,举着火把向老东家索要吃的。在土匪头子与老东家当家的对话中土匪头子的身份浮出了水面,原来,土匪头子的母亲原在老东家打杂,后来因当地闹饥荒所以被解雇了。我看到这里,再也吃不下手中刚买的汉堡,心中只是感慨“饥饿磨灭了人最初的尊严,它能迫使人们将自己善良的本性踩在脚底。土匪头子原也是一介良民,却因为饥饿让他拿着铁锹,锄头等农耕器具去勒索老东家的,干了杀人抢劫这种没有人性的事。因为后来老东家喊官兵的事暴露了,所以土匪头子拿起手中的碗砸在了老东家的头上,老东家的腿一软,用手捂着头跌坐在地上。这时,乡亲们与土匪们厮杀开来,老东家的儿子也因此而丧命。家里被洗劫一空,人们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四处都是尸体,血就像从天而降落地化为水的“血花”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延绵不绝,震动了天。

老东家的侥幸活了下来,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媳妇,女儿一起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的媳妇身怀六甲,女儿则是极不情愿的与父亲一起去逃亡,她骄纵地认为那是穷人该干的事,最后老东家的连哄带骗让他女儿答应了,但她还是偏着头,怀里抱着只猫。

老东家的与自己的长工瞎鹿一家结伴逃亡,让栓住帮忙驾车(马车,简陋)。路上,夜幕降临人人都蜷缩着睡了。却有两人陌生人鬼鬼祟祟的走向瞎鹿家的帐篷(简陋,用布搭的)他们小心翼翼地从帐篷里抱出一个不到6岁的小女孩,这时,瞎鹿又踮着脚朝他们走来。原来他是要卖孩子!这时,瞎鹿的妻子花枝醒了,她大惊失色地大喊大叫地从陌生男子手里夺回女儿,并对瞎鹿辱骂殴打着。终于,瞎鹿吼道“没钱怎么给咱妈买药!我能眼睁睁的看着咱妈病死!你还有没有良心!”老人听后,年迈的脸上的五官都挤在了一起,挥舞着双臂哭着说“要是是我让你卖女儿,我现在就能上吊!”看着老母亲泪迹斑斑苍老的脸,他堆积了无数烦闷的宇宙终于爆发了“上吊!现在有房梁吗!”看似一句幽默的话,却让我听得心酸。是啊,他们现在无家可归,正在挣扎着逃荒啊。老东家的知道这是他演给自己看的戏,于是就挖了一碗的小米准备给瞎鹿一家,众人看到老东家满袋的小米都议论纷纷“看,他家还有小米呢。”老东家的看了看那些饥肠辘辘的穷人“咱们有善心也养不起这么多的穷人啊。”嘀咕着,悄悄地用手拨回去一半的小米。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却没带来好运气。云层上空盘旋着多架战斗机,他们轮番向挤满难民的路上投掷炸弹。只是看见它所到之处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不知名物体的碎片漫天飞扬。有的人被神保佑下来了,但有的人却在转瞬间被炸成了“血花”只看见他一下子爆裂开来,血随着肢体的分解而不断地涌出,有的人则忍受着巨痛——他被炸没了胳膊或者大腿。霎时,到处鲜血淋漓,尸横遍野,很少有人能幸免于难,存活下来。从天而降,纷纷扬扬的散落着碎片,地上的尘土翻涌而来。到底有多少人失去了双亲?到底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到底有多少人绝望痛苦?我只知道他们有多痛苦,他们的生命就如蝼蚁一般渺小,是吗?

待轰炸一过,风中携着漫天哭声飘荡着。瞎鹿的母亲死了。老东家的看了眼四周哀怨地说“早知道就给你一升小米了,老母亲咽气了?把她好好埋了吧。”栓柱刚从地上爬起来就喊着老东家女儿的名字找她,终于,女孩听闻赶忙站了起来,找起了自己的猫。

有个国外著名的记者白修德想要了解河南的饥荒有多严重,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了这个地狱般的县城。

路上他清晰地眼镜片反射出路边凄惨的一幕幕:尸体,鲜血,碎片,荒凉,面黄肌瘦的难民……让他不敢相信的皱起眉头。因为他在外交会里所见所听的与他所真正看到的完全是两种概念:

1、价值不菲的红酒,红地毯,餐宴,每人身上的礼服

2、河南闹饥荒,比较严重。

3、人民没有吃的,去逃难,被日本兵轰炸,毫无还手之力,没有住的……

最后他呆滞的看着最触动他心灵的一幕:成群的野狗巡走在躺在枯草地上已经死去人的尸体上,撕咬着,吞咽着。他哽咽了。

老东家的媳妇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却不幸感染了当时盛行的风寒。并不是什么难治的病,就是吃点东西暖和点就好了。但经过那次劫难,老东家的仅有的几代米都被活下来的逃兵独占了,就连马车也没能幸免。那时,就只能把树皮砍下来磨成末泡着开水喝下去。为了治好媳妇的病,老东家的女儿面无表情地顺着猫咪的毛毅然把猫递给了栓柱。一声“喵!”结束了老东家女儿数月来的精心照料。她却只是对着栓柱又喊了一声“记得杀好了,我也要喝猫汤。”其实,即使老东家的女儿对猫是多么不舍,她最后还是选择了自己活下去。相较于一只猫,她心里也不愿饿死吧。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挽留住这个刚做母亲的女人,老东家的让她合了眼“给咱们家生了个儿子,你也是个好媳妇了,安心去吧。”可老东家的妻子却解开了媳妇的上衣,“趁他身子还没凉透,赶紧给咱的孙子再喂最后一次奶。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能吃饱”说道。老东家的听了,顿时一愣,随后大发雷霆“她都5天没进食了,你就让它安心去吧!”听后,老东家的妻子也呆了,默默地帮可怜的媳妇扣好了扣子。每餐都是树皮,所有的人都在挣扎着活下去。

死者已逝,生者还在前进。

他们在向山西逃荒,在一处地方歇了脚。路上老东家的妻子不知不觉的沉沉睡去,老东家的从她的怀里抱出孙子“死了好啊,早死早托生,以后别托这儿来了,生得好一点,不要再像今生。”他一边说,一边哄着手里的孙子。岁月的磨砺让他跟贫民无一丝区别,灰头土脸的,身上的棉袄已经不断地在往外渗着棉花,而且非常的脏。它就像一把刀子,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痕迹。几天以后,一群有钱的人来招募年轻漂亮的女子,说白了就是卖人,能得到一升小米,说是给他们一条活路走。老东家的女儿给他的爹带回了一升小米,老东家的盯着他的女儿,接过了小米。在那个时代里,用人换一升米!心里全是哀怨,后悔,不舍,无奈……现在,就剩他和孙子两人了。晚上,老东家的女儿伺候一个有钱人,要帮他洗脚,可是,她怎么弯都弯不下腰去。那人轻蔑的说着“怎么?不想伺候爷?”“不是,吃得太多,太多了。撑的我弯不下腰了。”她一边说一般抹着眼泪。是怎样的饥饿才能让她吃得如此撑?直到连腰都弯不下来?

老东家的带着孙子乘上了驶往陕西的火车,一路上,难民就像地上的蚂蚁一般的密集,向火车奔去。老东家的紧紧地搂着孙子背着大包小包的挤上了火车。一夜,他都是把孙子捂在胸口,坐着打着盹着。可是,当他终于到了陕西,把孙子抱起来一看,却发现自己把孙子给闷死了。他喃喃着“爷爷只有你了,但爷爷却把你闷死了,以前爷爷还有你,现在……”他伤心欲绝,麻木了,朝着家的方向往回走。人流中有一个老人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一边走:“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却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想起了他的家人。老东家动容的看着小姑娘:“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布满泪痕的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

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十五年后,这个小姑娘成了俺娘。

他告诉我们那时死就是解脱,能有人能想象到吗?

像《1942》这样的电影就是我们该追求的,看完后能获得思想上的一些价值,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不浪费我们的钱,或是时间;看完后能对世界的观念看法焕然一新,知道更多的历史与知识,让人觉得有什么精神上的收获,或是有什么精神上的追求;看完后能和他人讨论自己的观点看法,知道我们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是思想上的贫瘠,不是只追求浅薄的一笑。

希望,我在这里真希望《1942》不会亏损,甚至有一些盈利。有更多的人支持冯小刚导演的博大情怀,伟大志向和《1942》。也希望更多人懂得那些影片是真正值得我们去用我们有限的时间去花费的。而不是只看到没营养虚假的爱情片,魔幻的动作片,或是让我个人不屑一顾的搞笑片。当然偶尔去调节下心情也是不错的,但《1942》你们不得不看。

上一篇:英文作文(优秀15篇)
上一篇
下一篇